Moon KICK-OFF!
中秋佳節將至,大家準備好賞月的食物了嗎?雖然必備的月餅常被指不健康,但難得節日到來都不妨淺嘗一番,尤其今年推出的月餅種類繁多,實在令人垂涎三尺,無法抗拒!是次筆者就為大家搜羅各式月餅種類,若喜歡 DIY 的朋友還可參加由奇華工作坊與角落小夥伴聯乘舉辦的奶皇月餅中秋限定工作坊,跟家人或好友炮製可愛的應節月餅。

廣式月餅
起源於1889 年,某家糕酥店將蓮子熬煮成蓮蓉再包入酥餅中,便成為了蓮蓉月餅的前身,直到光緒年間更是定型成現代流傳的月餅款式。廣式月餅以精緻的圖案和浮凸的花紋為主,皮與餡的比例約為2 比8,高油脂的含量使其帶有金黃色的光澤。而餅皮可分為糖漿皮、酥皮和冰皮三大類別,餡料則常見為蓮蓉、豆沙、紅豆、蛋黃和五仁。

蘇式月餅
起源於揚州,也常見於上海、浙江等地,一開始的名字原為酥式月餅,後因以訛傳訛就漸漸變成蘇式月餅。它的色澤金黃,有層層堆疊的外皮,口感香鬆酥軟,並可分為甜鹹兩種,甜月餅以烤製為主;鹹月餅則以烙製烹調。而口味也十分多元化,如甜月餅有豆沙、棗泥、桂花和玫瑰為主;鹹月餅則以火腿、椒鹽、蝦仁等為主。

台式月餅
介乎於廣式和蘇式月餅之間,只是餅皮層次較蘇式月餅少,內餡則與廣式月餅相近,惟濕潤度不及廣式月餅。台式月餅使用日本的烘焙技術,結合台灣盛產材料,製作出各式各樣具鹹甜味道的月餅。餅皮會因應餡料有所不同,如傳統月餅使用蛋皮;綠豆椪、蛋黃酥使用油酥皮;鳳梨酥則為糕皮。

潮式月餅
近年在港也開始掀起熱潮,不少人會自製這款潮式月餅,有點像芋泥酥的外型。潮式月餅又稱為朥餅,因朥字於潮汕方言為豬油,而傳統的製作正正就是用豬油,內餡同樣可分成鹹甜兩款,多為紫芋、綠豆、唐冬瓜或芝蔴,甚至有人會加入海鮮,十分特別。此外,其實潮式
月餅還有另一化身,就是老婆餅、老公餅,它們都是潮式月餅的種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