綑邊遊風險高 必須量力而為 – 潘焯鴻
自從2020 年初,香港人一直活在疫情的陰霾。因為各國實施不同程度上的入境限制,大家失卻了以往外遊的習慣,漸漸寄情於香港郊外和海邊,事實上,許多人因此發現自己生活了良久的地方原來一直擁有世界級的美景。
寄情香港郊外和海邊,其中一個新興的旅遊方法就是綑邊遊,大概是沿海岸線沒有人工通道的岩石、石灘和沙灘上按設定的路線,徒手遊歷。遊歷於長年累月受風和海浪侵蝕的岩石,發展出非常豐富的風蝕、海蝕地貌,奇形怪狀的岩石、海蝕洞穴、岩石本身物質特徵而出現的重複性形態、海水沖刷出現的浪花和海浪聲等等,都是綑邊遊忘不了的美妙體驗。
橫洲是西貢甕缸群島面積最小的小島,由於呈長三角形橫臥在西貢東邊,其東面、南面和北面都面向太平洋,長年累月受到風和浪的衝擊,岩石被打成奇形怪狀,並且造成許多海洞,海蝕地貌豐富。加上島的南面在一億多年前火山爆發後形成龐大的六角柱岩地貌和周邊清澈見底的海水,配上海浪衝擊造成的白色浪花,氣勢磅礡,美景勝收,是綑邊遊的其中一個熱門地點。
由政府設立的行山路徑,因為需要管理安全風險,所以一般都遠離上述美妙的地貌和大自然體驗,盡量保障遊人的基本安全。換句話說,能夠近距離接觸大自然元素的綑邊遊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風險。綑邊遊、又或者被視為因為「打卡」而靠近懸崖和海岸邊緣自拍,所衍生的意外近兩年大幅上升。在剛過去六月初的週末,一位大約60 歲的男士,就在上述橫洲綑邊遊時墮崖跌落海中,結果他不斷受到海浪衝擊,很快已經筋疲力盡。儘管有隊友企圖救援,而海上亦有小艇察覺,但最終大家並沒有能力從危險中將他拯救過來。
所以,我們總不能因為難能可貴的大自然美景,就忽視自己體能和放棄安全上的顧慮鋌而走險。大自然美景能夠令大家難忘,但這一股記憶和享受是先要取決於大家能夠把生命延續。
以上內容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本刊立場。

